2017年2月19日 星期日

|心理學|心理系到底在學什麼?


「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之心理系到底在學什麼

前陣子被高中導師召喚回去和學弟妹分享「心理學到底在幹嘛?」,又正逢大學放榜
所以今天就來說說心理學psychology到底是什麼呢?

心理學psychology這個名稱來自希臘語,psyche是靈魂、精神,logos則是思考、邏輯法則,兩個字合在一起便指的是「可普遍解釋所有人類靈魂的共同法則」(張進輔,2002)

最早期的心理學是屬於哲學範疇,即哲學心理學,隨著時間慢慢衍生出不同的學科,如今心理學的定義是指「是一門研究人類或非人動物的行為、心理現象的科學」。心理學可以是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其理論目的通常指透過科學方法,在複雜的行為變化中找出原理原則,透過理論研究建立學理知識應用目的則可以運用在醫學、工商管理、教育等,藉由心理學的知識協助解決問題,並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更白話一點來說,理論學科著重於描述、觀察、解釋、和預測人類或非人動物的行為,透過上述發展理論;而應用學科則著重於如何將理論運用在生活中,以提升人類福祉。

心理學的種類也可以同樣根據理論和應用兩種目的來分類:
理論心理學➜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神經心理學等
應用心理學➜諮商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健康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工商心理學等

在大學的心理學系,無論是理論或應用心理學都會學到,除此之外,就如同前面所說的,心理學是一門科學,所以除了學心理學之外,還必須要學習心理統計、心理實驗法等。下面就簡單的描述


生理心理學
主要是探討生理和行為間關係。從1970年後從生理心理學逐漸細份出神經心理學派(neuropsychology),更進一步探討人類大腦與行為間的關係。舉例來說,當個體從事某種心理活動時腦部的變化,或是當個體在不同意識狀態(生氣、思考、清醒)下大腦各個部位的活動情形皆是生理心理學或神經心理學者想了解的議題。


像是邊緣系統中的杏仁核(amygdala)與負面情緒和壓力有關,在憂鬱症患身上發現其杏仁核過度活化的現象,會不斷送出負面消息。當杏仁核活化時會把恐懼記憶留在腦中,在往後遇到誘發因子時,這些記憶便可能會再度被喚醒。


認知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即指個體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的各種心理活動,包含知覺、記憶、語言和思考等,也可以說是個體接觸、熟悉這個世界的過程。然而,這個過程就像個黑盒子,認知心理學則試圖解開這個黑盒子,了解人類心智如何處理知覺、記憶、思考和推理。

舉例來說,Atkinson和Shiffrin於1968提出了「訊息處理模式」,也是認知心理學中最主要的概念-探討黑盒子到底如何處理訊息,包含感官接收刺激、儲存訊息、訊息體取等。


社會/人格心理學
社會與人格心理學是研究群體與個體的心理社會現象。社會心理學著重了解群體社會的心理特徵,像是群體凝聚力、社會閒散等。人格心理學則著重於個體獨有的思想、情感或行為,像是人際知覺、社會意志等。
圖片來源:https://vivifychangecatalyst.wordpress.com/tag/social-loafing/
社會閒散(social loafing)即指當個人表現無法在團體表現中被特別彰顯時,個人表現將不如預期,且這個現象在越大的團體越明顯。是由社會心理學Ringelman在拔河比賽的時間中發現,一群人一起拉繩子的平均拉力,竟然比一個人獨自拉還要小。這種個體在團體中較不賣力的現象,就是所謂的社會閒散。


工商心理學
是對於企業、員工、職場或組織索進行的科學研究,算是組織行為及人力資源相關領域。
針對職場、企業或組織的研究可能包含招募、工作分析、員工訓練等;更白話一點來說即是透過心理學的專業幫助企業可以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除此之外,績效評估、工作壓力管理這些也都算是工商心理學的研究範疇。

圖片來源:https://c4cm.co.uk/blog/?p=39
哈佛大學教授Elton Mayo、William J. Dickson、Fritz J. Roethlisberger,於1923~1932年期間,在西方電器公司(Western Electric Company)的霍桑廠(Hawthorne Plant)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分3階段),目的是找出影響員工生產力的因素。後來因為經濟大恐慌而終止了研究,最後得出結論:提高生產效率的決定因素是員工情緒,而不是工作條件;而關心員工的情感和員工的不滿情緒,有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
不過,有趣的是,研究也發現無論環境的變化,如燈光明暗度、工作和休息時間的配置、分紅制度甚是是點心供應,被觀察的員工都有相當高的生產力,且有提昇的跡象;進而發現「被觀察者傾向做出觀察期待之表現」的現象,而這個現象也被稱為「霍桑效應」。


發展心理學
著重於人類至出生到死亡的生理、心理發展,了解塑造人類行為的因素。生理發展即著重於生理結構的變化,舉例來說,像是孩童手部抓握能力的發展就是發展心理學的範疇。
參考:小小整理網站/資料來源:aappublications
那說到心理發展第一個就聯想到Jean Paul Piaget,他提出了認知發展論(cognitive-development theory)也稱為發生知識論。最簡單來說,他講兒童的認知發展分成四個階段。
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約0-2歲,依靠感覺獲取經驗,逐漸發展出物體恆存的概念。
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約2-7歲,發展出能使用語言及符號等表徵外在事物,具推理能力但不符邏輯,不具保留概念,且仍然較自我中心、直接推理。
具體運思期(concrete operational):約 7-11歲,開始能根據經驗思維解決問題,具備邏輯思考的能力,且自我中心逐漸消失。
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al):約11-16歲,具備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且可以依假設驗證的科學法則來解決問題。


心理測驗學
心理測驗有別與大眾心理測驗,坊間常見的心理測驗多半是偽心理學,未經過科學佐證的心理測驗。然而真正的心理測驗學是用於測量知識、能力、態度或人格特質的一種科學技術;然而,心理測驗學與統計學通常是密不可分的。常見的心理測驗或心理衡鑑工具多半是由專驗人員施測,例如:智力測驗;或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填寫自陳性問卷,例如:憂鬱量表、生活品質評量等。


心理實驗
將心理學認為是一門科學,因此心理學家也開始講究可以被客觀測量、重複驗證的實驗方法。然而,心理實驗的開始也讓心理學正式從哲學心理學中區分出來。
1879年,Wilhelm Maximilian Wundt在萊比錫建立第一個實驗心理學實驗室,這被認為是科學心理學誕生的標誌,早期的實驗心理學研究集中在感覺和知覺方面。20世紀初也逐漸從過去的知覺研究轉為行為主義的研究,尤其在美國,以研究動物們的行為反應。Burrhus Frederic Skinner是著名的行為主義先趨,發明了skinner box,創造了一些可以雜耍的鴿子們,也完全符合他所認為的「改變環境就能改變一個人」。
圖片來源:http://dark-side-of-moon.blogspot.tw/2006/02/004-la-mquina-expendedora-de-skinner.html


臨床/諮商心理學
將心理學理論及前述的相關學科運用在實際的評估與治療中,可能用於心理疾病、婚姻或家庭議題、自我成長中。相較於諮商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可能會多著重在精神病及腦部心智功能的學習。另外,無論是心理諮商師或是臨床心理師皆可以進行心理治療及心理諮商,其差異在於心理治療多是針對疾病、症狀的處理;心理諮商則不限於針對於疾病或症狀。


murmur
心理學雖然是一門科學,但心理學來自於人、來自於生活,用科學來描述它總是有點距離感,所以即便一路上的專業訓練,還是希望心理學可以更運用在生活當中。然而,這篇是因為之前被高中老師找回學校和學弟妹分享,也讓我回想起自己高三時那種一心想念,卻對心理學蒙蒙懂懂、一知半解心情,所以就來把這些年累積的東西整理整理。不過,其實關於心理學學科的項目還很多,之後再來慢慢整理上來,或是有問題也可以留言問我摟!
等要國考的時候也不得不念、不得不整理😨

如果看完了還是覺得對心理學很有興趣,那恭喜你一起成為心理人吧!

下次見摟!bye✋




3 則留言: